10 施工
10.1 一般规定
-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制作文件或施工方案;修改设计时,需经设计单位书面同意。
- 壳体制作、安装材料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要求。
- 制作、安装计量器具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 壳体安装前,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炉容级别、结构复杂程度、工期及质量要求、新技术应用、现场平面布置和起重设备能力等因素编制。
- 壳体预组装和安装时,应设置安全作业平台和扶梯,操作人员需遵守高空作业规定。
- 在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安装能力、运输界限的条件下,壳体宜大块化运输至现场;热风炉高温区段的壳体宜整圈带热处理后出厂。
- 炉壳在出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10.2 壳体制作
10.2.1 壳体钢板的切割及开孔
- 切割应优先采用数控切割机或半自动切割机。
- 低合金钢板的切割应在5℃以上环境温度下进行;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采取升温措施。
- 切割边缘应平整,切割面表面质量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热切割质量和几何技术规范》JB/T10045规定。
- 切割后壳体钢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为±2mm,两对角线长度允许偏差为±3mm,并应留有焊接收缩余量。
- 钢板坡口形状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 开孔边缘距现场横向焊缝不大于50mm及现场竖向焊缝200mm以内的孔,需在工厂定位,现场安装焊接完成后再开孔。
- 除上述条款外的开孔,应在工厂完成;可采用火焰切割或机械钻孔,炉壳辊压成型前后均可开孔,孔周边应磨光,冷却壁水管孔内外均应倒角2mm。
- 开孔完成间隔24h后,应对孔内侧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成型后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孔壁内表面平整光滑,无刻槽、毛刺及隐形裂缝。
- 现场开孔应采用专用机械。
10.2.2 壳体钢板的弯曲成形
- 壳体成形应采用卷板机、压力机及旋压机,成形后用弦长不小于1500mm的弧形样板检查,上下口弧度间隙不得大于2mm。
- 热成形时,钢板加热温度应为900℃~1000℃;碳素结构钢在温度下降至700℃前、低合金结构钢在温度下降至800℃前,应停止加工。
- 压制成形后的钢板表面不应有裂纹、褶皱、过烧等缺陷。
- 壳体成形后,应自由状态立置于壳体检验平台,对样检查各部尺寸,允许偏差范围符合表10.2.2规定。
|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范围(mm) |
| 1 |
壳体弧长 |
±3 |
| 2 |
下口与平台间隙 |
≤3 |
| 3 |
上、下口圆弧 |
≤3 |
| 4 |
上口高度 |
±3 |
| 5 |
壳体垂直度 |
≤H/1000(H为壳体高度) |
表10.2.2 壳体允许偏差范围
10.2.3 壳体焊接连接
壳体焊接连接应符合本标准第10.6节规定。
10.2.4 壳体预组装
- 预组装应在平台上进行,平台上壳体支点处水平高低偏差不应大于2mm;平台上放实样时,应画出壳体0°、90°、180°、270°十字中心线及壳体上下口轮廓投影线。
- 预组装壳体应单件检查合格,并应用支撑加固;预装单元以2带~4带为宜,单元之间交替进行,前一预装单元最上面一带作为后一预装单元最下面一带预装。
- 预组装时壳体应使用装配卡具固定,不应使用定位焊;每一带壳体上应按施工详图规定焊接卡具和挂耳。
- 高炉炉顶法兰、外燃式热风炉拱顶环梁应与相应壳体预组装。
- 壳体预组装允许偏差范围符合表10.2.4规定。
- 预组装检查合格后,应按预组装编号图作出标志(含壳体编号、水平线、中心线及安装对正线);壳体编号宜标识在距离右下边线和垂直边线200mm的外表面上。
|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 |
| 1 |
加底板(圆度)、环板平面度、底板平面度 |
圆度:|Rmax-Rmin|≤R/1000;环板平面度:±3mm;底板平面度:≤5mm |
| 2 |
壳体上口中心对预装平台检查中心的位移 |
≤H/1000且≤6mm(H为壳体高度) |
| 3 |
壳体高度 |
±5mm |
| 4 |
壳体圆度(圆周16点等分检查) |
|Rmax-Rmin|≤2R/1000且≤±8mm |
| 5 |
壳体上口高低差(圆周16点等分检查) |
≤4mm |
| 6 |
错边量、间隙 |
错边量:t≤40mm时δ≤3mm,t>40mm时δ≤5mm;间隙:δ≤t/10且<5mm |
| 7 |
出铁口(中心标高、法兰面中心位置、法兰面水平中心线水平度) |
中心标高:±5mm;水平度:≤3′;法兰面中心位置:±5mm |
| 8 |
风口法兰(中心夹角、高低差、向心度) |
中心夹角:≤4′;全部法兰高低差:≤5mm;相邻法兰高低差:≤3mm;向心度:|L1-L2|≤2mm |
| 9 |
冷却壁孔(同组孔间距、相邻组孔中心距) |
同组孔间距:±2mm;相邻组孔中心距:±3mm |
表10.2.4 壳体预组装允许偏差范围(节选)
10.3 壳体检验
- 壳体结构检验应为预组装状态,可由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联合进行。
- 检验应依据合同、设计图纸、检验大纲及相关要求进行;检验大纲由设计单位提出并经业主确认,内容包括设备名称、检验项目、判定标准、检验方法。
- 施工单位应做好检验准备(含检测器具、图纸记录、安全设施等)。
- 检验项目包括:技术资料审查(材质证明书、焊材合格证、尺寸/焊缝检查记录等)、预组装单元尺寸检测、焊缝外观及无损探伤检测、标志确认、发货前涂装质量检测。
- 检验合格后,可解体预组装壳体,进行表面清理并按本标准第10.8节规定除锈及涂装。
10.4 壳体运输
- 壳体应根据运输条件分块,各块采取防止变形的有效加固措施。
- 运输吊装前应标识构件吊点位置。
- 构件运输时,下方应垫平整并固定。
10.5 壳体安装
- 安装前应接收壳体制作资料并核对完整性、准确性,进场后检查几何尺寸、外观、标记,符合《炼铁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GB 50372或合同约定。
- 安装前应取得基础混凝土强度、尺寸、中心线、标高测量记录及沉降观测记录,复测或修正基础,重要控制线延伸至基础外固定点。
- 高炉和热风炉基础应按设计要求安装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至交工验收。
- 基础垫板符合GB 50372规定;组装平台支点水平偏差符合10.2.4条要求,地基需处理避免沉降,平台标出中心点、内半径和方位线。
- 高炉、热风炉底板安装检测合格后应做严密性试验:对接焊缝、塞焊孔等全面积探伤,抽真空50kPa检测,保压时间>10min,泄漏率<1%为合格(符合GB 50128、NB/T47003.1)。
- 壳体安装可采用组合安装或扩大组合安装,分段不宜在转折和曲面锥体连接处,符合焊接、冷却设备安装要求。
- 高炉壳体安装宜采用扩大组合安装,不宜设预留调整带,可采用正装法、倒装法等,分带控制圆度、上口水平度、错边量等。
- 热风炉壳体现场组装应在平台上进行,不得分块吊装焊接;底板下填充料应饱满,外燃式热风炉蓄热室底板砂子安装前需烘烤刮平。
- 重力除尘器壳体安装宜从支座开始,上部正装、下部倒装;下锥段宜倒立组装后正立安装,下竖段整段安装。
- 现场开孔应采用自动切割或机械制孔,禁止手工切割。
- 安装焊接完成后,距壳体表面5mm处切除临时附属设施,不得损伤母材,残留部分用砂轮打磨光滑。
- 炉缸底部焊接孔、灌浆孔、排水孔应做专项检查,做好隐蔽记录。
10.6 壳体焊接
- 焊接除符合GB 50236、GB 50661、NB/T 47015外,还需:焊接前进行工艺评定,未经评定的方法和参数不得使用;根据评定报告制定焊接工艺规程;全焊透坡口符合附录C~G要求。
- 高炉壳体风口带单块焊接并检测合格后,宜整体消除应力热处理;热风炉高温区段、五通球壳体按设计要求焊后热处理,热处理前需检测合格且附件焊接完毕(符合NB/T 47015、GB 50094)。
- 焊接工艺:对称进行,先焊纵向焊缝后焊横向焊缝;厚板焊接控制层间温度,超出评定值需重新评定;板厚>50mm且采用非超低氢手工电弧焊时,宜焊后消氢处理。
- 焊接准备:水冷自动焊需稳定水源,高炉/热风炉焊接需双回路专用电源;优先采用自动焊,焊工及设备需现场模拟试验合格;做好防风雨防变形设施;纵向焊缝设置引弧板、引出板(符合GB 50661、NB/T 47015);坡口及周围50mm内清除油污污物,露出金属光泽;按要求预热(符合GB 50236、NB/T 47015)。
- 焊材管理:品种规格符合设计和标准,有质量证明书并复检合格;焊条/焊剂烘干后存于100℃~150℃恒温箱,低氢型焊条使用时间≤4h,重复烘焙≤2次;焊丝使用前除油污铁锈;剩余焊材当天退回,禁止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材。
- 焊缝超标缺陷返修:核查焊接记录并制定返修工艺,同一部位返修超2次需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10.7 焊缝质量检验
- 检验宜采用施工自检、监检、第三方检验,按焊前、焊中、焊后程序进行。
- 焊前检验:钢材/焊材规格材质、焊工合格证、焊接工艺文件、坡口质量、组对错边量、焊接环境及设备等。
- 焊中检验:定位焊缝质量、焊接工艺参数(电流、电压、预热温度等)、多层焊道情况、清根后外观及无损检验。
- 焊后检验:
- 外观检测:所有焊缝冷却至环境温度后检查;屈服强度235MPa~420MPa钢材需焊接完成24h后检查,>420MPa钢材需48h后检查;用目测或5倍放大镜,尺寸用量具测量,符合NB/T 47013.7。
- 无损检测:外观合格后进行;对接焊缝、T形组合焊缝等重要焊缝符合NB/T 47013.3;一级焊缝100%检测(B级I级要求),二级焊缝抽检≥20%(B级II级要求);合格后出具检测报告。
- 高炉冷却设备短管法兰焊缝宜采用煤油渗漏试验(无渗漏);吊耳与壳体角焊缝采用表面着色或磁粉探伤(无裂纹)。
10.8 壳体涂装
- 除锈及涂装符合设计要求,涂料、遍数、厚度按设计规定,现场焊接部位涂装厚度由第三方重点检测;涂装质量保证期>10年。
- 钢板预处理前清除毛刺、焊渣、飞溅物、积灰、疏松氧化铁皮、铁锈及可见油脂污垢。
- 钢板表面预处理采用喷射或抛射除锈;现场焊缝和涂层损伤处可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 涂装环境:温度5℃~38℃(无要求时),相对湿度≤85%,表面无结露,涂装后4h内不得雨淋。
- 涂料符合产品标准,进场后取样复验(符合GB/T 3186),不合格不得使用。
- 现场焊缝周围50mm~100mm、孔洞周边50mm处不涂油漆,安装后补涂;安装密封的机加工面、与混凝土紧贴或埋入部位不涂装。
- 安装后补涂部位:结合部外露部位及紧固件、焊接烧损部位、漏涂部位、安装损伤部位。
10.9 整体气密性试验
- 试验按GB 50372规定执行。
- 高炉、热风炉系统应编制试验方案,按升压等级检查法兰连接部位、风口装置、焊缝。
- 试验压力符合设计文件规定,范围和连接部位要求符合GB 50372。
10.10 竣工验收
- 工程验收按GB 50372规定执行。
- 高炉竣工验收应在系统投产运行正常30d后进行,检测项目包括:
- 生产前后中心位移:<20mm;
- 生产前后炉体四周标高差:<10mm;
- 炉体重点部位炉壳钢板温度;
- 横向、纵向焊缝泄漏(刷肥皂水检测):<1%。
| 验收项目 |
中心位移 |
膨胀 |
温度检测 |
焊缝泄漏 |
| 高炉炉壳 |
生产前后<20mm |
按设计要求 |
重点部位检测 |
<1% |
| 热风炉炉壳 |
按设计要求 |
按设计要求 |
重点部位检测 |
<1% |
| 重力除尘器 |
按设计要求 |
按设计要求 |
按需检测 |
<1% |
| 粗煤气管道 |
按设计要求 |
按设计要求 |
按需检测 |
<1% |
表10.10.2 炉壳竣工验收项目
文档核心关键词
炼铁工艺炉壳体
炉壳体施工标准
壳体制作规范
壳体安装要求
炉壳体焊接工艺
焊缝质量检验
壳体涂装标准
整体气密性试验
炉壳体竣工验收
GB 50372
NB/T 47015
高炉炉壳
热风炉壳体
重力除尘器壳体
焊后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