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8263-2025 耐磨白口铸铁件

Abrasion-resistant white iron castings | 2025-05-30发布 | 2025-12-01实施 | 代替GB/T8263-2010、GB/T24597-200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耐磨白口铸铁件(以下简称“铸件”)的牌号、制造、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志、合格证、包装、运输和贮存,并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矿业、冶金、建材、电力、建筑、船舶、化工和机械等行业的受磨料磨损的耐磨白口铸铁件的生产、检测、应用、采购与交货验收。其他工况的耐磨白口铸铁件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GB/T 22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T 223.4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11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 223.1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
GB/T 223.23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 223.25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 223.26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2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α-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量
GB/T 223.43钢铁及合金 钨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GB/T 223.59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60钢铁及合金 硅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223.64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223.71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 223.72钢铁及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 230.1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31.1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4699.2铬铁和硅铬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过硫酸铵氧化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
GB/T 5611铸造术语
GB/T 5612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GB/T 5677铸件 射线照相检测
GB/T 6414-2017铸件 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7233.1铸钢件 超声检测 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
GB/T 9443铸钢铸铁件 渗透检测
GB/T 9444铸钢铸铁件 磁粉检测
GB/T 11351-2017铸件重量公差
GB/T 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15056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
GB/T 20066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4234铸铁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39428-2020砂型铸钢件 表面质量目视检测方法
GB/T 39638铸件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GB/T 56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耐磨白口铸铁(abrasion-resistant white cast iron)

显微组织由金属基体和碳化物组成,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的白口铸铁。

注:耐磨白口铸铁又称抗磨白口铸铁。

3.2 镍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nickel-chromium abrasion-resistant white cast iron)

以镍、铬为主要合金元素的耐磨白口铸铁。

注:镍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又称镍硬铸铁。

3.3 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chromium abrasion-resistant white cast iron)

以铬为主要合金元素的耐磨白口铸铁。

3.4 铬锰钨合金耐磨白口铸铁(chromium-manganese-tungsten abrasion-resistant white cast iron)

以铬、锰和钨为主要合金元素的耐磨白口铸铁。

4 牌号

耐磨白口铸铁及其铸件的牌号表示方法应符合GB/T 5612的规定,依据主要合金元素种类和含量将耐磨白口铸铁及其铸件分为3类及17个牌号,见表1。

类别 牌号a 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SiMnCrMoNiWCuSP
镍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Ni4Cr2-DT2.5~3.0≤0.8≤0.81.5~3.0-3.0~5.5--≤0.10≤0.10
BTMNi4Cr2-GT3.0~3.6≤0.8≤0.81.5~3.0-3.0~5.5--≤0.10≤0.10
BTMCr9Ni5-DT2.4~2.81.5~2.20.2~0.88.0~10.0-4.0~5.5--≤0.06≤0.06
BTMCr9Ni5-ZT2.5~3.51.5~2.50.3~0.88.0~10.0-4.5~6.5--≤0.06≤0.06
BTMCr9Ni5-GT3.2~3.61.5~2.20.2~0.88.0~10.0-4.0~5.5--≤0.06≤0.06
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22.1~3.6≤1.5≤2.01.0~3.0----≤0.10≤0.10
BTMCr82.1~3.61.5~2.2≤2.07.0~10.0≤3.0≤1.0-≤1.2≤0.06≤0.06
BTMCr12-DT1.1~2.0≤1.5≤2.010.0~14.0≤3.0≤2.5-≤1.2≤0.06≤0.06
BTMCr12-GT2.0~3.6≤1.5≤2.010.0~14.0≤3.0≤2.5-≤1.2≤0.06≤0.06
BTMCr152.0~3.8≤1.2≤2.014.0~18.0≤3.0≤2.5-≤1.2≤0.06≤0.06
BTMCr202.0~3.6≤1.2≤2.018.0~23.0≤3.0≤2.5-≤1.2≤0.06≤0.06
BTMCr262.0~3.5≤1.2≤2.023.0~30.0≤3.0≤2.5-≤1.2≤0.06≤0.06
BTMCr353.0~5.0≤1.01.0~3.030.0~40.0≤1.5≤1.0-≤1.2≤0.06≤0.06
铬锰钨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12Mn2W2.0~2.80.3~1.02.0~2.510.0~16.0--0.3~1.0-≤0.06≤0.08
BTMCr12Mn3W2.0~2.80.3~1.02.5~3.510.0~16.0--1.0~1.5-≤0.06≤0.08
BTMCr18Mn2W2.8~3.50.3~1.02.0~2.516.0~22.0--0.3~1.0-≤0.06≤0.08
BTMCr18Mn3W2.8~3.50.3~1.02.5~3.516.0~22.0--1.0~1.5-≤0.06≤0.08

注1:牌号中,“DT”“ZT”和“GT”分别是“低碳”“中碳”和“高碳”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表示该牌号含碳量的高低。

注2:铬锰钨合金耐磨白口铸铁件的化学成分铬碳比≥5。可加入微量V、Ti、Nb、Zr、B和RE等元素。

5 制造

5.1 铸造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商定,熔炼方法、铸造工艺由供方决定。

5.2 热处理

5.2.1 铸件可按下列状态供货:

  • a) 铸态
  • b) 铸态去应力处理;
  • c) 硬化态
  • d) 硬化态回火处理;
  • e) 软化退火态

5.2.2 铸件热处理工艺见附录A。

5.2.3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商定,供货状态由供方决定。

5.3 铸件清整

铸件在清整和处理铸造缺陷过程中,不应使用火焰切割、电弧气刨切割、电焊切割和焊补。

6 技术要求

6.1 化学成分

耐磨白口铸铁及其铸件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6.2 显微组织

除非供需双方另有商定,显微组织不作为产品验收依据。铸件的显微组织见附录B。

6.3 硬度

室温下耐磨白口铸铁及其铸件的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如果需方对硬度有特殊要求,则由供需双方商定。

类别名称 牌号 铸态或铸态去应力处理 硬化态或硬化态回火处理 软化退火态
HRCHBWHRCHBWHRCHBW
镍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Ni4Cr2-DT--
BTMNi4Cr2-GT--
BTMCr9Ni5-DT----
BTMCr9Ni5-ZT----
BTMCr9Ni5-GT----
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2----
BTMCr8
BTMCr12-DT--
BTMCr12-GT
BTMCr15
BTMCr20
BTMCr26
BTMCr35-
铬锰钨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12Mn2W----
BTMCr12Mn3W----
BTMCr18Mn2W----
BTMCr18Mn3W----

注1:铸件断面深度40%处的硬度不低于表面硬度值的92%。

注2:布氏硬度所能测试的最大硬度值是650HBW。

注3:“-”表示未作规定。

6.4 内部质量

6.4.1 铸件不应有裂纹和影响使用性能的夹渣、夹砂、气孔、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

6.4.2 铸件可存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其缺陷种类、范围、数量、大小由供需双方商定。

6.5 表面质量

6.5.1 铸件不应有裂纹和影响使用性能的冷隔、缺肉等铸造缺陷。

6.5.2 铸件的浇口、冒口、毛刺、飞边、粘砂等应清除干净,浇口和冒口根部打磨后残余量应符合图样或订货合同的规定。

6.5.3 铸件表面打磨(机械)处理等级、表面非金属夹杂等级、表面气孔等级可根据GB/T 39428-2020的规定由供需双方商定。

6.5.4 铸件表面粗糙度等级应符合图样或订货合同的规定。如果图样或订货合同中无规定,由供方选定:

  • 单件重量低于1000kg的铸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应符合GB/T 1031-2009中Ra≤25μm的规定,或达到GB/T 39428-2020中BM2级的规定;
  • 单件重量不低于1000kg的铸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应符合GB/T 1031-2009中Ra≤100μm的规定,或达到GB/T 39428-2020中BM3级的规定。

6.6 几何形状及尺寸

6.6.1 铸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偏差应符合图样或订货合同的规定。

6.6.2 如图样和订货合同中无规定,铸件的尺寸偏差应达到GB/T 6414-2017中DCTG12级的规定,几何偏差应符合GB/T 6414-2017中GCTG7等级规定。

6.7 重量

铸件的重量偏差等级应符合图样或订货合同的规定。如图样和订货合同中无规定,铸件重量偏差等级选取应符合GB/T 11351-2017中MT11等级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化学成分

7.1.1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按GB/T 20066的规定执行。当多包铁液浇注一个铸件时,每一包铁液都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7.1.2 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应按GB/T 223.3、GB/T 223.4、GB/T 223.11、GB/T 223.18、GB/T 223.23、GB/T 223.25、GB/T 223.26、GB/T 223.28、GB/T 223.43、GB/T 223.59、GB/T 223.60、GB/T 223.64、GB/T 223.71、GB/T 223.72、GB/T 4699.2的规定执行。可使用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X荧光光谱法等分析方法,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检验按GB/T 24234的规定执行。当分析结果有争议时,应以化学分析方法的结果为准。

7.1.3 当需要规定残余元素时,由供需双方商定残余元素的种类、含量及总量。

7.2 显微组织

显微组织检验按GB/T 13298的规定执行。

7.3 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按GB/T 230.1的规定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按GB/T 231.1的规定进行。

7.4 内部质量

7.4.1 铸件超声检测按GB/T 7233.1的规定执行。

7.4.2 铸件X或γ射线照相检测按GB/T 5677的规定执行,也可使用铸件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方法,按GB/T 39638的规定执行。

7.5 表面质量

7.5.1 铸件表面质量检测按GB/T 39428-2020的规定执行。

7.5.2 铸件渗透检测按GB/T 9443的规定执行。

7.5.3 铸件磁粉检测按GB/T 9444的规定执行。

7.5.4 铸件的铸造表面粗糙度按照GB/T 15056的规定执行,或采用比对照片目视比对检测,比对照片应符合GB/T 39428-2020中附录C的表面粗糙度比对照片。

7.6 几何形状及尺寸

铸件几何形状和尺寸检验应选择相应精度的检测工具、量块、样板或划线进行检验。

7.7 重量

铸件重量偏差检验按GB/T 11351-2017的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与验收

8.1.1 铸件由供方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及订货合同的规定。

8.1.2 需方应对收到的铸件按本文件的规定进行检验。如检验结果与本文件及订货合同的规定不符,应在收到铸件之日起1个月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如需仲裁,可委托双方认可的单位进行,并在需方共同取样。

8.2 检验批次的划分

8.2.1 化学成分检验批次的划分应按以下两种方式选择一种。需方对检验批有特殊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商定:

  • a) 采用电炉熔炼时,每炉作为一批。
  • b) 采用冲天炉熔炼时,每2h作为一批。

8.2.2 其他项目检验批次的划分应按以下三种方式选择一种。需方对检验批有特殊要求的,由供需双方商定:

  • a) 按炉次分批:铸件为同一类型,由同一熔炼炉次铁液浇注并在同一热处理炉次做热处理的为一批。
  • b) 按数量或重量分批:同一牌号在熔炼工艺稳定的条件下,多个熔炼炉次铁液浇注的并经相同工艺多炉次热处理后,以一定数量或以一定重量的铸件为一批。
  • c) 按件分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铸件,以一件或几件为一批。

8.3 取样规定

检验取样规定应符合表3的要求。

检验项目 取样要求
化学成分 1)按照化学成分检验批次,每批取一个试样进行化学成分检验。
2)当多包浇注一个铸件时,每包铁液的化学成分都应检测并应满足所选牌号的要求。
3)屑状试样应取自铸造表面6mm以下。
硬度 1)表面硬度宜在铸件表面下方不少于2mm处测试。当硬度在铸件本体测试有困难时,表面硬度也可在铸件本体的附铸试块上测试。在未完成任何要求的热处理之前,附铸试块不应与铸件本体脱离。
2)硬度测试面应经机械加工、线切割或电火花技术制取,但线切割或电火花加工面应机械加工去掉热影响区。
3)硬度检验按批进行,每批随机抽取3件进行检验。铸件断面深度40%处测试硬度取样检验方法由供方决定。
内部质量 随机抽检,每批次抽取3件
表面质量 逐件检验
几何形状及尺寸 逐件检验
重量 随机抽检,每批次抽取3件

8.4 检验结果判定

检验结果的判定规则应符合表4的要求。

检验项目 判定规则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第一次检验不合格时,可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复验,复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批次合格;若复验结果中仍有试样不合格,判该批次不合格。
硬度 1)硬度检验第一次的3件铸件或其附铸试块,若有1件不合格,可在同一批中再随机抽取同样数量的铸件或其附铸试块复检,复验结果全部合格,判该批次合格;若复验结果中仍有铸件或其附铸试块不合格,判该批次不合格。
2)硬度检验第一次的3件铸件或其附铸试块,若有2件不合格,则判该批次为不合格。
3)热处理态铸件的硬度检验不合格时,还可在铸件或其附铸试块重新热处理后再取样复检。重新热处理后硬度检验合格,则判该批次仍为合格。未经需方同意,铸件或其附铸试块的重新热处理不应超过2次(回火或去应力热处理除外)。
内部质量 3件抽检铸件的内部质量合格时,判该批次合格。任何1件抽检铸件的内部质量不合格时,该批次改为逐件检验,受检的铸件不合格时,判该铸件不合格。
表面质量 受检的铸件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铸件不合格。
几何形状及尺寸 受检的铸件几何形状及尺寸不合格时,判该铸件不合格。
重量 3件抽检铸件的重量合格时,判该批次合格。任何1件抽检铸件的重量不合格时,该批次改为逐件检验,受检的铸件不合格时,判该铸件不合格。

9 标志、合格证、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9.1.1 应对每个铸件做好标志,标志的位置由供方决定。

9.1.2 标志应包括以下内容:

  • a) 供方标志;
  • b) 检验批次标志;
  • c) 铸件标志(炉号、牌号、名称或件号);
  • d) 需方要求的其他标志。

9.1.3 小型铸件可分批标志,标志可打印在附于每批铸件的标牌上。

9.2 合格证

9.2.1 供方应按本文件和订货合同的规定,向需方提供合格铸件的相关技术文件。

9.2.2 供方应向需方提供由供方检验部门负责人签章的产品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其可包含以下内容:

  • a) 订货合同号;
  • b) 铸件图号及名称;
  • c) 铸件及材料牌号;
  • d) 执行的标准号;
  • e) 熔炼炉号;
  • f) 热处理炉号;
  • g) 检验结果(检验报告);
  • h) 订货合同中规定的特殊项目的检验报告;
  • i) 供方厂名或其识别标志、商标、出厂日期。

9.3 包装、运输和贮存

铸件在检验合格后应进行防护处理和包装。铸件防护、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订货合同的规定。

附录A(资料性)耐磨白口铸铁件热处理工艺

耐磨白口铸铁件的热处理工艺,除与铸件的化学成分有关外,还与其结构、壁厚、装炉量和使用条件等因素有关。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表A.1制定铸件的热处理工艺。

类别名称 牌号 软化退火处理 硬化处理 回火处理
镍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Ni4Cr2-DT-在430℃~470℃保温4h~6h,出炉空冷或炉冷在250℃~300℃保温8h~16h,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Ni4Cr2-GT-在430℃~470℃保温4h~6h,出炉空冷或炉冷在250℃~300℃保温8h~16h,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9Ni5-DT-在800℃~850℃保温6h~16h,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9Ni5-ZT-在800℃~850℃保温6h~16h,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9Ni5-GT-在800℃~850℃保温6h~16h,出炉空冷或炉冷-
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8920℃~960℃保温,缓冷至680℃~750℃保温,缓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或炉冷在940℃~98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12-DT-在900℃~98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12-GT-在900℃~98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15-在920℃~100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20960℃~1060℃保温,缓冷至680℃~750℃保温,缓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或炉冷在950℃~105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26-在950℃~105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35-在960℃~106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铬锰钨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12Mn2W920℃~960℃保温,缓冷至680℃~750℃保温,缓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或炉冷在950℃~105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12Mn3W920℃~960℃保温,缓冷至680℃~750℃保温,缓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或炉冷在950℃~105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18Mn2W960℃~1060℃保温,缓冷至680℃~750℃保温,缓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或炉冷在950℃~105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BTMCr18Mn3W960℃~1060℃保温,缓冷至680℃~750℃保温,缓冷至600℃以下出炉空冷或炉冷在950℃~1050℃保温,出炉后以合适的方式快速冷却在200℃~550℃保温,出炉空冷或炉冷

注2:BTMCr2经200℃~650℃去应力处理。

附录B(资料性)耐磨白口铸铁件的显微组织

表B.1所列铸件主要金相组织指一般情况而言,供使用时参考。

类别名称 牌号 铸态或铸态去应力处理 硬化态或硬化态去应力处理
镍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Ni4Cr2-DT共晶碳化物M₃C+马氏体+贝氏体+奥氏体共晶碳化物M₃C+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Ni4Cr2-GT共晶碳化物M₃C+马氏体+贝氏体+奥氏体共晶碳化物M₃C+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9Ni5-DT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马氏体+奥氏体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二次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9Ni5-ZT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马氏体+奥氏体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二次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9Ni5-GT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马氏体+奥氏体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二次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2共晶碳化物M₃C+珠光体-
BTMCr8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细珠光体共晶碳化物(M₇C₃+少量M₃C)+二次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12-DT-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12-GT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15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20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26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35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铬锰钨合金耐磨白口铸铁BTMCr12Mn2W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12Mn3W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18Mn2W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TMCr18Mn3W碳化物+奥氏体及其转变产物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核心关键词

GB/T8263-2025 耐磨白口铸铁件 国家标准 镍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 铬合金耐磨白口铸铁 铬锰钨合金耐磨白口铸铁 铸件化学成分 铸件硬度 铸件热处理 铸件检验规则 矿业用铸铁件 冶金用铸铁件 建材用铸铁件 铸件表面质量 铸件内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