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焊接容器用高强度碳锰钢板生产及检验标准
AAR TC128B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最大厚度为30mm的中、低温焊接容器用高强度碳锰钢板的生产及检验。
(1)14±0.65mm(允许使用14.01mm厚代用);
(2)15±0.65mm。
钢板质量采用理论计算,理论计算质量的厚度按允许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的平均值。
其他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执行ASTM A20/A20M-2021标准要求。
化学成分应符合下表规定,且不允许特意添加硼(B)或氮(N)。
| 分析类型 | C(%) | Si(%) | Mn(%) | P(%) | S(%) | Nb(%) | Cu(%) | Ti(%) | Sn(%) | B(%) | N(%) | Als(%) | Ceq(%) | 
|---|---|---|---|---|---|---|---|---|---|---|---|---|---|
| 熔炼分析 | ≤0.24 | 0.15~0.40 | 1.00~1.65 | ≤0.025 | ≤0.009 | ≤0.020 | ≤0.35 | ≤0.020 | ≤0.02 | ≤0.0005 | ≤0.010 | 0.015~0.060 | ≤0.53 | 
| 成品分析 | ≤0.26 | 0.15~0.45 | 1.00~1.70 | ≤0.025 | ≤0.009 | ≤0.030 | ≤0.35 | ≤0.020 | ≤0.02 | ≤0.0005 | ≤0.012 | 0.015~0.060 | ≤0.55 | 
备注:
(1)元素含量限制:Ni+Cr+Mo+Cu≤0.65%,Nb+V+Ti≤0.11%,Ti/N≤4;
(2)碳当量公式:Ceq=C+Mn/6+(Cr+Mo+V)/5+(Ni+Cu)/15。
钢板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
| 牌号 | 室温横向拉伸试验 Rp0.2(MPa) | 室温横向拉伸试验 Rm(MPa) | 室温横向拉伸试验 A200(%) | 纵、横向冲击试验(-20℃ Akv,J) | 
|---|---|---|---|---|
| TC128GrB | ≥345 | 560~695 | ≥16 | 均值≥20.3;单值≥13.6 | 
钢由电炉、转炉+LF/VD(钢包精炼/真空脱气)工艺冶炼。
钢板交货状态为正火。
钢板逐张进行超声波探伤,探伤标准执行ASTM A578/A578M-2019 C级要求。
钢板按批进行奥氏体晶粒度检验,其奥氏体晶粒度应>5级。
钢板表面质量符合ASTM A20/A20M-2021标准要求。
钢板按轧制张分批,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试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方向 | 取样数量 | 取样方法 | 试验方法 | 
|---|---|---|---|---|---|
| 1 | 熔炼分析 | - | 1/炉 | ASTM A751 | ASTM A751 | 
| 2 | 成品分析 | - | 1/批 | - | - | 
| 3 | 拉伸试验 | 横向 | 1/批 | ASTM A20/A20M | ASTM A370/A370M | 
| 4 | 冲击试验 | 横向、纵向 | 6/批 | - | - | 
| 5 | 奥氏体晶粒度 | - | 1/批 | - | ASTM E112 | 
| 6 | 超声波探伤 | - | 逐张 | - | ASTM A578/A578M | 
每熔炼炉取一块试样进行正火+回火试验,试验后在试样上取一组横向拉伸和纵横向冲击试验,结果应符合表2(力学性能)要求。试验工艺如下:
(1)加热温度:843°C~926°C;
(2)保温时间:≥30min;
(3)升温速度:不限。
(1)入炉温度:≤400°C;
(2)升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200°C(随炉升温);
(3)保温温度:600°C~650°C;
(4)保温时间:≥60min;
(5)冷却方式:随炉冷却至427°C后,进行空冷。
(1)需备注Ni+Cr+Mo+Cu、Nb+V+Ti、Ti/N等技术条件要求的元素含量,及其他有意添加元素;锡(Tin)符号统一用Sn表示;
(2)内容需中、英文对照;
(3)符合ASTM A20/A20M-2021标准规定。
钢板标志符合ASTM A20/A20M-2021标准要求。
本技术条件未提及的其他要求,应符合ASTM A20/A20M-2021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