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热镀锌、锌铁合金、锌铝合金和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代号及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用厚度为0.20mm~6.0mm的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GB/T 223.5 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 GB/T 223.9 钢铁及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 GB/T 223.1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钠分离-二苯酸铣二胖光度法测定铬量
- GB/T 223.1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量
- GB/T 223.1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钛量
- GB/T 223.26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 GB/T 223.40 钢铁及合金含量的测定 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
- GB/T 223.59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 GB/T 223.6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 GB/T 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 GB/T 223.64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T 223.7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硼含量
-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 GB/T 247 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 GB/T 1839-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 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 GB/T 5027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
- GB/T 5028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
-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 GB/T 17505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 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 GB/T 20123 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 GB/T 20125 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GB/T 20126 非合金钢低碳含量的测定 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 GB/T 24174 钢烘烤硬化值(BH2)的测定方法
- GB/T 25052-2010 连续热浸镀层钢板和钢带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ISO 6892-1:2016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Metallic materials - Tensile testing - Part 1: Method of test at room temperature)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镀纯锌镀层(hot-dip zinc coating)
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上,将经过预处理的钢带浸入熔融锌液中所得到的纯锌镀层。
注:熔融锌液中锌含量不小于99%。
3.2 热镀锌铁合金镀层(hot-dip zinc-iron alloy coating)
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上,将经过预处理的钢带浸入熔融锌液中所得到的锌铁合金镀层。
注:熔融锌液中锌含量不小于99%。通过合金化处理工艺在整个镀层上形成锌铁合金层,合金镀层中铁含量通常为8%~15%。
3.3 热镀锌铝合金镀层(hot-dip zinc-aluminum alloy coating)
连续热镀锌铝生产线上,将经过预处理的钢带浸入熔融锌铝合金溶液中所得到的镀层。
注:熔融锌铝合金溶液中铝的质量分数约为5%,含有少量稀土,其余成分为锌。
3.4 热镀铝锌合金镀层(hot-dip aluminum-zinc alloy coating)
连续热镀铝锌生产线上,将经过预处理的钢带浸入熔融铝锌合金溶液中所得到的镀层。
注:熔融铝锌合金溶液中铝的质量分数约为55%,硅的质量分数约为1.6%,其余成分为锌。
3.5 无间隙原子钢(interstitial free steel)
在超低碳钢中加入适量的钛或铌,使钢中的碳、氮间隙原子完全被固定成碳、氮化物,钢中没有间隙原子存在的一类钢。
3.6 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high strength interstitial free steel)
通过在无间隙原子钢中添加一定量的磷、锰、硅等强化元素,使具有较高强度且能保持良好的成形性能的钢。
3.7 烘烤硬化钢(bake hardening steel)
保留一定量的固溶碳、氮原子,同时可通过添加磷、锰等强化元素来提高强度,加工成形并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由于时效硬化使屈服强度进一步升高的一类钢。
3.8 低合金钢(low alloy steel)
在低碳钢中,通过单一或复合添加铌、钛、钒等微合金元素,形成碳氮化合物粒子,析出进行强化,同时通过微合金元素的细化晶粒作用以获得较高的强度的钢。
3.9 双相钢(dual phase steel)
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马氏体,也可能会有部分贝氏体组织的钢。
注:双相钢不仅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水平,而且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和较高的加工硬化率。
3.10 相变诱导塑性钢(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steel)
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在成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可转变为马氏体组织的钢。
注: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率、均匀伸长率和抗拉强度。与同等抗拉强度的双相钢水平相比,具有更高的延伸率。
3.11 复相钢(complex phase steel)
显微组织是铁素体或贝氏体基体上分布少量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或珠光体,通过微合金元素细晶强化或析出强化的钢。
注:与同等抗拉强度的双相钢相比,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良好弯曲性能。
3.12 增强成形性双相钢(dual phase steel with high formability)
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马氏体以及少量贝氏体或残余奥氏体的钢。
注:与同等抗拉强度的双相钢相比,具有更高的断后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适用于具有较高拉延需求的零件成形。
3.13 拉伸应变痕(stretcher strain marks)
冷加工成形时,由于时效的原因导致钢板或钢带表面出现的滑移线、橘子皮等有损表面外观的缺陷。
3.14 镀层重量(coating mass)
双面镀层的重量之和。
注: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²)。
4 牌号表示方法及分类和代号
4.1 牌号表示方法
4.1.1 总则
钢板及钢带的牌号由产品用途代号、钢级代号(或序列号)、钢种特性(如有)、热镀代号(D)和镀层种类代号五部分构成,其中热镀代号(D)和镀层种类代号之间用加号“+”连接。
4.1.2 用途代号
- a) DX:第一位字母D表示冷成形用扁平钢材;第二位字母若为X,代表基板的轧制状态不规定;若为C,代表基板规定为冷轧基板;若为D,代表基板规定为热轧基板。
- b) S:表示为结构用钢。
- c) HX:第一位字母H代表冷成形用高强度扁平钢材;第二位字母若为X,代表基板的轧制状态不规定;若为C,代表基板规定为冷轧基板;若为D,代表基板规定为热轧基板。
4.1.3 钢级代号(或序列号)
- a) 51~57:2位数字,用以代表钢级序列号;
- b) 180~1180:3位~4位数字,用以代表钢级代号;根据牌号命名方法的不同,一般为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或最小屈服强度和最小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4.1.4 钢种特性
钢种特性通常用1位~2位字母表示,特性代号如下:
- a) Y: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
- b) LA:低合金钢;
- c) B:烘烤硬化钢;
- d) DP:双相钢;
- e) TR:相变诱导塑性钢;
- f) CP:复相钢;
- g) DH:增强成形性双相钢;
- h) G:钢种特性不规定。
4.1.5 热镀代号
热镀代号表示为D。
4.1.6 镀层代号
纯锌镀层表示为Z,锌铁合金镀层表示为ZF,锌铝合金镀层表示为ZA,铝锌合金镀层表示为AZ。
4.2 牌号示例
- 示例1:DC57D+ZF → 冷成形用扁平钢材,规定基板为冷轧基板,钢级序列号为57,锌铁合金镀层热镀产品。
- 示例2:S350GD+Z → 结构用钢,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值为350MPa,钢种特性不规定,纯锌镀层热镀产品。
- 示例3:HX340LAD+ZF → 冷成形用高强度扁平钢材,不规定基板状态,最小屈服强度值为340MPa,低合金钢,锌铁合金镀层热镀产品。
- 示例4:HC330/590DPD+Z → 冷成形用高强度扁平钢材,规定基板为冷轧基板,最小屈服强度330MPa、最小抗拉强度590MPa,双相钢,纯锌镀层热镀产品。
4.3 牌号及钢种特性
4.3.1 钢板及钢带的牌号及钢种特性
| 牌号 | 钢种特性 |
|---|---|
| DX51D+Z、DX51D+ZF、DX51D+ZA、DX51D+AZ | 低碳钢 |
| DX52D+Z、DX52D+ZF、DX52D+ZA、DX52D+AZ | 无间隙原子钢 |
| DX53D+Z、DX53D+ZF、DX53D+ZA、DX53D+AZ | |
| DX54D+Z、DX54D+ZF、DX54D+ZA、DX54D+AZ | |
| DX56D+Z、DX56D+ZF、DX56D+ZA、DX56D+AZ | |
| DX57D+Z、DX57D+ZF、DX57D+ZA、DX57D+AZ | |
| S220GD+Z、S220GD+ZF、S220GD+ZA、S220GD+AZ | 结构钢 |
| S250GD+Z、S250GD+ZF、S250GD+ZA、S250GD+AZ | |
| S280GD+Z、S280GD+ZF、S280GD+ZA、S280GD+AZ | |
| S300GD+Z、S300GD+ZF、S300GD+ZA、S300GD+AZ | |
| S320GD+Z、S320GD+ZF、S320GD+ZA、S320GD+AZ | |
| S350GD+Z、S350GD+ZF、S350GD+ZA、S350GD+AZ | |
| S390GD+Z、S390GD+ZF、S390GD+ZA、S390GD+AZ | |
| S420GD+Z、S420GD+ZF、S420GD+ZA、S420GD+AZ | |
| S450GD+Z、S450GD+ZF、S450GD+ZA、S450GD+AZ | |
| S550GD+Z、S550GD+ZF、S550GD+ZA、S550GD+AZ | |
| HX260LAD+Z、HX260LAD+ZF、HX260LAD+ZA、HX260LAD+AZ | 低合金钢 |
| HX300LAD+Z、HX300LAD+ZF、HX300LAD+ZA、HX300LAD+AZ | |
| HX340LAD+Z、HX340LAD+ZF、HX340LAD+ZA、HX340LAD+AZ | |
| HX380LAD+Z、HX380LAD+ZF、HX380LAD+ZA、HX380LAD+AZ | |
| HX420LAD+Z、HX420LAD+ZF、HX420LAD+ZA、HX420LAD+AZ | |
| HX460LAD+Z、HX460LAD+ZF、HX460LAD+ZA、HX460LAD+AZ | |
| HX500LAD+Z、HX500LAD+ZF、HX500LAD+ZA、HX500LAD+AZ | |
| HD550LAD+Z、HD550LAD+ZF、HD550LAD+ZA、HD550LAD+AZ | |
| HX180YD+Z、HX180YD+ZF、HX180YD+ZA、HX180YD+AZ | 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 |
| HX220YD+Z、HX220YD+ZF、HX220YD+ZA、HX220YD+AZ | |
| HX260YD+Z、HX260YD+ZF、HX260YD+ZA、HX260YD+AZ | |
| HX180BD+Z、HX180BD+ZF、HX180BD+ZA、HX180BD+AZ | 烘烤硬化钢 |
| HX220BD+Z、HX220BD+ZF、HX220BD+ZA、HX220BD+AZ | |
| HX260BD+Z、HX260BD+ZF、HX260BD+ZA、HX260BD+AZ | |
| HX300BD+Z、HX300BD+ZF、HX300BD+ZA、HX300BD+AZ | |
| HC260/450DPD+Z、HC260/450DPD+ZF、HC260/450DPD+ZA | 双相钢 |
| HC290/490DPD+Z、HC290/490DPD+ZF、HC290/490DPD+ZA | |
| HC330/590DPD+Z、HC330/590DPD+ZF、HC330/590DPD+ZA | |
| HC440/780DPD+Z、HC440/780DPD+ZF、HC440/780DPD+ZA | |
| HC500/780DPD+Z、HC500/780DPD+ZF、HC500/780DPD+ZA | |
| HC590/980DPD+Z、HC590/980DPD+ZF、HC590/980DPD+ZA | |
| HC700/980DPD+Z、HC700/980DPD+ZF、HC700/980DPD+ZA | |
| HC740/1180DPD+Z、HC740/1180DPD+ZF、HC740/1180DPD+ZA | |
| HC820/1180DPD+Z、HC820/1180DPD+ZF、HC820/1180DPD+ZA | |
| HC380/590TRD+Z、HC380/590TRD+ZF、HC380/590TRD+ZA | 相变诱导塑性钢 |
| HC400/690TRD+Z、HC400/690TRD+ZF、HC400/690TRD+ZA | |
| HC450/780TRD+Z、HC450/780TRD+ZF、HC450/780TRD+ZA | |
| HC350/600CPD+Z、HC350/600CPD+ZF、HC350/600CPD+ZA | 复相钢 |
| HC570/780CPD+Z、HC570/780CPD+ZF、HC570/780CPD+ZA | |
| HC780/980CPD+Z、HC780/980CPD+ZF、HC780/980CPD+ZA | |
| HD660/760CPD+Z、HD660/760CPD+ZF、HD660/760CPD+ZA | |
| HC330/590DHD+Z、HC330/590DHD+ZF、HC330/590DHD+ZA | 增强成形性双相钢 |
| HC440/780DHD+Z、HC440/780DHD+ZF、HC440/780DHD+ZA | |
| HC550/980DHD+Z、HC550/980DHD+ZF、HC550/980DHD+ZA | |
| HC700/980DHD+Z、HC700/980DHD+ZF、HC700/980DHD+ZA | |
| 注:对DX、HX系列的牌号,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DC、DD、HC、HD系列牌号。 | |
4.3.2 国内外标准近似牌号对照
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近似牌号对照表参见附录A。
4.4 表面质量分类和代号
| 级别 | 代号 |
|---|---|
| 普通级表面 | FA |
| 较高级表面 | FB |
| 高级表面 | FC |
4.5 镀层种类、镀层表面结构、表面处理的分类和代号
4.5.1 分类和代号
| 分类项目 | 种类 | 代号 |
|---|---|---|
| 镀层种类 | 纯锌镀层 | Z |
| 锌铁合金镀层 | ZF | |
| 锌铝合金镀层 | ZA | |
| 铝锌合金镀层 | AZ | |
| 镀层表面结构 | 纯锌镀层(Z) | N(普通锌花) |
| M(小锌花) | ||
| F(无锌花) | ||
| 锌铁合金镀层(ZF) | R | |
| 锌铝合金镀层(ZA) | N | |
| 铝锌合金镀层(AZ) | N | |
| 表面处理 | 铬酸钝化 | C |
| 涂油 | O | |
| 铬酸钝化+涂油 | CO | |
| 三价铬钝化 | C3 | |
| 三价铬钝化+涂油 | CO3 | |
| 无铬钝化 | CN | |
| 无铬钝化+涂油 | CON | |
| 磷化 | P | |
| 磷化+涂油 | PO | |
| 耐指纹膜 | AF | |
| 三价铬耐指纹膜 | AF3 | |
| 无铬耐指纹膜 | AFN | |
| 自润滑膜 | SL | |
| 三价铬自润滑膜 | SL3 | |
| 无铬自润滑膜 | SLN | |
| 不处理 | U |
4.5.2 镀层种类介绍与选用指南
镀层种类介绍与选用指南参见附录B。
5 订货内容
5.1 订货合同/订单应包含内容
按照本标准订货的合同或订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 a) 产品名称(钢板或钢带);
- b) 标准编号;
- c) 牌号;
- d) 镀层种类及镀层重量代号;
- e) 尺寸及其精度(包括厚度、宽度、长度、钢带内径等);
- f) 不平度精度;
- g) 镀层表面结构;
- h) 表面处理;
- i) 表面质量;
- j) 重量;
- k) 包装方式;
- l) 其他(如光整、表面朝向等)。
5.2 未注明要求的默认条款
如订货合同中未注明以下要求,则供方按以下规定供货:
- 尺寸及不平度精度:符合GB/T 25052-2010中的尺寸普通精度及不平度普通精度;
- 表面处理:涂油(O);
- 表面质量:普通级表面(FA);
- 表面结构及包装方式:供方指定;
- 钢带内径:供方选择。
6 尺寸、外形、重量
6.1 尺寸
6.1.1 公称尺寸范围
| 项目 | 公称尺寸(单位:mm) |
|---|---|
| 公称厚度 | 0.20 ~ 6.0 |
| 公称宽度 | 钢板及钢带:600 ~ 2050 |
| 纵切钢带:< 600 | |
| 公称长度(钢板) | 1000 ~ 8000 |
| 公称内径(钢带及纵切钢带) | 610 或 508 |
注: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提供其他尺寸规格的钢板及钢带。纵切钢带是指由钢带(母带)经纵切后获得的产品。除非另行说明,钢带包含了纵切钢带。如用户对钢卷内径公差有要求,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如未规定,由供方确定。
6.1.2 厚度构成
钢板及钢带的公称厚度包含基板厚度和镀层厚度。
6.2 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
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25052-2010的规定。
其中,牌号为DX51D+Z、DX51D+ZF、DX51D+ZA、DX51D+AZ、S55GD+Z、S55GD+ZF、S55GD+ZA、S55GD+AZ的钢板及钢带:
- 厚度公差:符合GB/T 25052-2010中表2的规定;
- 不平度:符合GB/T 25052-2010中表9的规定。
6.3 重量
- 钢板:按理论重量或实际重量交货,理论重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 钢带:通常按实际重量交货。
7 技术要求
7.1 化学成分
钢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可参考附录D的规定。如需方对化学成分有要求,应在订货时协商。
7.2 冶炼方法
钢宜采用氧气转炉或电炉冶炼,除非另有规定,冶炼方式由供方选择。
7.3 交货状态
钢板及钢带经热镀或热镀加平整(或光整)后交货。
7.4 力学性能
7.4.1 力学性能要求
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应分别符合表5~表13的规定。除非另行规定,拉伸试样为带镀层试样。
注1:由于时效的影响,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变差(如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上升、断后伸长率下降、成形性能变差等),建议用户尽早使用。
注2:通常把产品检验文件中的签发日期规定为产品的制造完成日期。
表5 低碳钢和无间隙原子钢力学性能
| 牌号 | 下屈服强度 Rₑₗ / MPa | 抗拉强度 Rₘ / MPa | 断后伸长率 A₈₀ₘₘ / %(不小于) | 塑性应变比 r₉₀(不小于) | 横向拉伸应变硬化指数 n₉₀(不小于) |
|---|---|---|---|---|---|
| DX51D+Z、DX51D+ZF、DX51D+ZA、DX51D+AZ | — | 270~500 | 22 | — | — |
| DX52D+Z、DX52D+ZF、DX52D+ZA、DX52D+AZ | 140~300 | 270~420 | 26 | — | — |
| DX53D+Z、DX53D+ZF、DX53D+ZA、DX53D+AZ | 140~260 | 270~380 | 30 | — | — |
| DX54D+Z | — | — | 36 | 1.6 | 0.18 |
| DX54D+ZF、DX54D+ZA、DX54D+AZ | 120~220 | 260~350 | 34 | 1.4 | 0.18 |
| DX56D+Z | — | — | 39 | 1.9 | 0.21 |
| DX56D+ZF、DX56D+ZA、DX56D+AZ | 120~180 | 260~350 | 37 | 1.7 | 0.20 |
| DX57D+Z | — | — | 41 | 2.1 | 0.22 |
| DX57D+ZF、DX57D+ZA、DX57D+AZ | 120~170 | 260~350 | 39 | 1.9 | 0.21 |
注:1. 屈服现象不明显时,采用规定塑性延伸强度 Rₚ₀.₂ 代替;2. 试样为GB/T 228.1-2010中的P6试样,试样方向为横向;3. 当产品公称厚度>0.5mm且≤0.7mm时,断后伸长率允许下降2%;>0.35mm且≤0.5mm时,允许下降4%;≤0.35mm时,允许下降7%;4. 当产品公称厚度>1.5mm且<2mm时,r₉₀允许下降0.2;≥2mm时,r₉₀允许下降0.4;5. 当产品公称厚度>0.5mm且≤0.7mm时,r₉₀允许下降0.2、n₉₀允许下降0.01;>0.35mm且≤0.5mm时,r₉₀允许下降0.4、n₉₀允许下降0.03;≤0.35mm时,r₉₀允许下降0.6、n₉₀允许下降0.04;6. 屈服强度值仅适用于光整的FB、FC级表面的钢板及钢带。
表6 结构钢力学性能
| 牌号 | 上屈服强度 Rₑₕ / MPa(不小于) | 抗拉强度 Rₘ / MPa(不小于) | 断后伸长率 A₈₀ₘₘ / %(不小于) |
|---|---|---|---|
| S220GD+Z、S220GD+ZF、S220GD+ZA、S220GD+AZ | 220 | 300 | 20 |
| S250GD+Z、S250GD+ZF、S250GD+ZA、S250GD+AZ | 250 | 330 | 19 |
| S280GD+Z、S280GD+ZF、S280GD+ZA、S280GD+AZ | 280 | 360 | 18 |
| S300GD+Z、S300GD+ZF、S300GD+ZA、S300GD+AZ | 300 | 370 | 18 |
| S320GD+Z、S320GD+ZF、S320GD+ZA、S320GD+AZ | 320 | 390 | 17 |
| S350GD+Z、S350GD+ZF、S350GD+ZA、S350GD+AZ | 350 | 420 | 16 |
| S390GD+Z、S390GD+ZF、S390GD+ZA、S390GD+AZ | 390 | 460 | 16 |
| S420GD+Z、S420GD+ZF、S420GD+ZA、S420GD+AZ | 420 | 480 | 15 |
| S450GD+Z、S450GD+ZF、S450GD+ZA、S450GD+AZ | 450 | 510 | 14 |
| S550GD+Z、S550GD+ZF、S550GD+ZA、S550GD+AZ | 550 | 560 | — |
注:1. 屈服现象不明显时,采用规定塑性延伸强度 Rₚ₀.₂ 代替;2. 试样为GB/T 228.1-2010中的P6试样,试样方向为纵向;3. 除S550GD系列外,其他牌号的抗拉强度可要求140MPa的范围值;4. 当产品公称厚度>0.5mm且≤0.7mm时,断后伸长率允许下降2%;>0.35mm且≤0.5mm时,允许下降4%;≤0.35mm时,允许下降7%。
其他钢种(高强度无间隙原子钢、烘烤硬化钢、低合金钢、双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复相钢、增强成形性双相钢)的力学性能要求,分别符合表7~表13的规定,核心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塑性应变比(r值)、应变硬化指数(n值)、烘烤硬化值(BH₂)等,具体参数及偏差要求详见原标准表格。
7.4.2 力学性能保证期
各牌号钢板及钢带的力学性能保证期应符合表14的规定,性能保证期自制造完成之日起计算。
7.4.3 指定零件供货的特殊约定
当钢板及钢带按指定零件供货时,供需双方可商定一个满足该零件加工需求的力学性能范围作为验收基准,此时表5~表13规定的力学性能将不再作为交货的依据。
7.5 拉伸应变痕
7.5.1 拉伸应变痕时效期
各牌号钢板及钢带的拉伸应变痕时效期应符合表14的规定,时效期自制造完成之日起计算,在时效期内,供方应保证不出现拉伸应变痕。
注: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受时效的影响,所有牌号的钢均可能产生拉伸应变痕,建议用户尽快使用。
7.5.2 特殊要求
如对拉伸应变痕有特殊要求,应在订货时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
7.6 镀层黏附性
镀层黏附性应采用适当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除非另行规定,试验方法由供方选择。
7.7 镀层重量
7.7.1 公称镀层重量范围
| 镀层形式 | 适用的镀层表面结构 | 纯锌镀层(Z) / (g/m²) | 锌铁合金镀层(ZF) / (g/m²) | 锌铝合金镀层(ZA) / (g/m²) | 铝锌合金镀层(AZ) / (g/m²) |
|---|---|---|---|---|---|
| 等厚镀层 | N、M、F、R | 50 ~ 600 | 60 ~ 180 | 50 ~ 300 | 60 ~ 200 |
| 差厚镀层 | N、M、F | 25~150(每面) | — | — | — |
注:1. 50g/m²镀层(纯锌和锌铁合金)的厚度约为7μm;50g/m²镀层(锌铝合金)的厚度约为7.6μm;50g/m²镀层(铝锌合金)的厚度约为13.2μm;2. 对于差厚镀层形式,镀层较重面的重量与另一面的重量比值应不大于3;3. 经供需双方协商,亦可提供其他镀层重量。
7.7.2 推荐公称镀层重量及代号
推荐的公称镀层重量及相应的镀层代号应符合表16的规定。经供需双方协商,等厚公称镀层重量也可用单面镀层重量表示(示例:Z250可表示为Z125/125,ZF180可表示为ZF90/90)。
7.7.3 等厚镀层重量要求
- 镀层重量三点试验平均值:不小于规定公称镀层重量;
- 镀层重量单点试验值:不小于规定公称镀层重量的85%;